来源:中央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2/02/25 点击:次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4个、新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该文件的出台,涉及文化产业的内容有哪些?这些利好政策对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来说将有哪些促进作用?在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下,乡村文化旅游产业需要哪些新的发展思路? 一号文件中对乡村文旅用地、乡村文旅重点业态、乡村文旅建设方向及乡村文化传承发展均有重要表述。关于文旅产业的政策风向和利好信息,提炼出八个方面,仅供行业参考。 01关键词:土地 土地问题是乡村问题的核心之一,是文化和旅游项目开发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是乡村旅游发展最基础和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一号文件重申了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要求。提出“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不与粮争地”,以及巩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成果等原则。 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动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健全农垦国有农用地使用权管理制度。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试点。 文件也提出了加快落实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的要求。未来,乡村文旅用地将更为集约化和规范化。 02关键词:乡村产业 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在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乡村文旅产业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产业作用更加受到重视。
03关键词:乡村建设 乡村文旅建设更加理性化、智慧化、数字化。一号文件提出,应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乡村建设。重点提出保护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域,保护特色民族村寨,实施“拯救老屋行动”,这些意见意味着在未来的乡村文旅建设中,需避免大拆大建,避免无效投入,要以尊重村落现状为条件进行更为理性的项目建设和管理。此外,除了空间保护和利用,乡村建设中也将更加重视智慧乡村和数字乡村的建设。 04关键词: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既是乡村价值的体现出口,也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文件提出“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其中要求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05关键词:村庄规划 乡村振兴是一个需要科学规划、系统建设的过程,乡村规划编制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一号文件第五部分“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提出:统筹城镇和村庄布局,科学确定村庄分类,加快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严格规范村庄撤并。 从近5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来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均重视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的作用,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018年—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村庄规划的要求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加强规划管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以县为单位抓紧编制或修编村庄布局规划,县级党委和政府要统筹推进乡村规划工作。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注重保持乡土风貌,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做好村庄规划工作”,“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2021年基本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明确村庄布局分类。积极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对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尽快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对暂时没有编制规划的村庄,严格按照县乡两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确定的用途管制和建设管理要求进行建设。编制村庄规划要立足现有基础,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搞大拆大建。按照规划有序开展各项建设,严肃查处违规乱建行为。” 相较而言,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于村庄规划工作,仍然其重要性,但不再像2019年和2021年一号文件那样,强调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 乡村的发展需要规划的引领,符合乡村实际、符合村民需求的乡村规划,既能成为乡村发展方向的指南针,又能成为乡村建设的工程图。只有做好科学规划,才能助力乡村振兴。可以预料,未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双重背景下,各地将迎来新一轮村庄规划热潮。 06关键词:乡村振兴示范创建 文件指出,“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要求抓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采取先创建后认定方式,分级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 07关键词:资金支持 财政金融各类资金支持政策更加深化、细化,持续利好乡村文旅发展。文件明确国家将进一步扩大乡村振兴投入,强化乡村金融服务。提出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支持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公益性项目,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财政和金融环境。 并提出了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及使用权抵押融资的细化意见。 另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推进“万企兴万村”的行动,也将为乡村带来更多优质的资本和资源,为乡村文旅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08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 发展乡村旅游离不开人才支撑。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指出,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发现和培养使用农业领域战略科学家。启动“神农英才”计划,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同时鼓励“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鼓励地方出台城市人才下乡服务乡村振兴的激励政策。 TIPS:2016-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文旅产业的政策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保护,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和宜游宜养的森林景区。依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振兴中国传统手工艺计划。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加快发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冰雪海上运动、野生动物驯养观赏等产业,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强化规划引导,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有机结合,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建设一批森林乡村,保护古树名木,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发展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等乡村新型服务业,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卫生、交通、信息、邮政等公共服务设施。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文化遗产、古树名木等;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脱贫攻坚收官,发展产业制止返贫;补齐“三农”短板,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文件明确,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加大农村地区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力度。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根据乡村休闲观光等产业分散布局的实际需要,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 |